【卡車之家 原創】2022年1月12日,藍牌新規正式落地,其中藍牌輕卡的排量、貨廂尺寸變化在不少卡友和廠家的意料之中,但說起變化最大、最讓人意想不到的車型,莫過于我們以前常見的藍牌小自卸車型。
新規明確指出,藍牌自卸的輪胎負荷不大于總質量的1.4倍。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超過7.00in(英制)或者不超過195mm(公制);后輪采用單胎的,后輪胎名義斷面寬度不超過265mm(公制),從新規來看小自卸后雙胎的結構已然成為“歷史”。
消息一出,可以說震動了不少藍牌小自卸的用戶以及廠家,不少廠家在第一時間將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聚集一起,共同謀劃藍牌小自卸接下來的“打法”。目前,距離輕卡新規落地已經接近4個月時間,但是在近期多次走訪市場后,我們發現偌大的車輛園幾乎沒有新款單胎車型,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經過我們實地走訪不難發現,大多數藍牌小自卸經銷商的店門口依舊停放的是后雙胎的傳統車型,雖然目前不斷有最新申報的藍牌單胎小自卸登上公告,但是市場當中幾乎沒有發現新規下的藍牌小自卸車型,絕大部分商家依舊售賣的是老款后雙胎車型。
據銷售人員透露,目前市場受大環境影響,由于運價低、疫情反復,到店看車的用戶很少。一名較為熟絡的銷售人員甚至表示,本來以為今年春節后,大量用戶會因為新政到來前往市場看車選車。甚至部分車型還進行了小幅度漲價,但沒想到直接吃了一個“閉門羹”,整個三月、四月的銷量甚至不如此前一個月的實際銷量。
別說引進新車,部分經銷商手中的雙胎藍牌自卸車型從新規到現在銷量依舊沒有起色,可見今年的貨運市場中不僅是中重卡銷量不堪,藍牌輕卡以及小自卸車型的銷量同樣跌落谷底。據數據統計,2022年3月,國內自卸車銷量僅為6163輛,同比下滑82.8%,整個1-3月共計銷量1.5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5.5萬輛,同比下滑78.6%。
可以說,自卸車行業去年1個月的整體銷量可以抵平今年1-3月的整體銷量,這其中不僅是大環境低迷,因疫情原因不少工地延遲開工,不少用戶在國五國六切換期已提前換車,預計國內的疫情得到控制,各行業有序開工后,預計小自卸車型的銷量才能回暖。
老款車型銷量不佳造成積壓,經銷商目前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所以市場上沒有新款車型或者迭代車型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對經銷商來說,更大的“麻煩”似乎還在后面,自藍牌新規發布后現在已經過去4個月時間,不僅是卡友,就連經銷商和主機廠都在懷疑,新規下的藍牌小自卸采用的單后胎設計,市場會買賬嗎?
用簡單的字面意思來解讀藍牌自卸新政策,新車的車身長度控制在5米內、貨廂內寬不能超1.8米,目前市面上還是有這樣的車型,而最大的影響就是上架公告的新車后胎全面禁止雙胎設計,只能采用后單胎設計,并且在法規要求整車輪胎的總負荷不能超過6293kg(藍牌自卸車輪胎負荷不超過總質量的1.4倍)。
毫無疑問,從產品角度出發,這樣的設計會大幅降低了藍牌自卸的承載能力,而這恰恰和用戶的實際需求形成了出入。雖然藍牌自卸長期出入于城市之中,但是經常需要面對較為惡劣的路況以及重載運輸工況,畢竟行業中現在還沒有擺脫“多拉多賺”的現狀,所以輪胎依舊需要接受各種“挑戰”,而這種工況下,爆胎的風險將會直線上升。
同時,如果遇到泥濘路段,單胎對于地面的壓強更大,更加容易陷車,而后雙胎的設計在相同載重下能夠盡量規避這一風險,增加了駕駛時的穩定性。說簡單一些,卡友用車的實際工況和新規下的后單胎自卸車型有著很大的出入,所以要么用戶思維、行業理念進行轉變,要么新款藍牌自卸將面對很長一段時間的“蟄伏期”。
綜合來看,藍牌自卸和藍牌輕卡一樣,國家出臺的新規幾乎從源頭杜絕了車輛超載現象,可以說是“逼”著行業轉變運輸理念。但從實際情況出發,新車暫時無法適應卡友的運營工況,而經銷商目前對新車型確實也不太看好。
藍牌自卸受限后,可能這個細分市場需要用較長的時間和全新的理念來適應新規下的車型,但有一類車型在準載相當的前提下,似乎比藍牌小自卸擁有更多優勢,并且在城區中也暢行無阻,那就是新能源小自卸。
藍牌自卸的一大優勢是什么?第一是可以隨意進出城區、第二就是準駕資格要求不高,雖然目前市面上也有尺寸略大的黃牌小自卸,但是受制于以上兩個原因,不少卡友在購買時很難考慮黃牌車型。但新能源小自卸并不存在以上問題,并且還擁有兩大優勢。
首先,藍牌小自卸的受眾群體多以裝修隊、做工程相關的卡友為主,據我們了解,他們每天的運距僅在50-200km之間,有95%的時間都在城市中活動,而現階段的電池技術,即便是一天只充一次電,在這樣的運距下也完全可以滿足一天的使用需求。
同時由于電動機的特性,不僅綜合用車成本更低,而且電機可以在踩下油門瞬間釋放最大扭矩,針對小自卸常拉建渣、水泥、預制板等貨物,在重載起步的情況下能夠更加輕松。同時由于是自動擋的設計,卡友們在城區中也可以免去手動擋換擋、踩離合器費勁的困擾,讓駕駛更加愜意。
● 編后語
自今年春節過后,卡車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輕、中、重卡銷量幾乎全面落敗,一方面受市場飽和、運力過剩所影響,另一方面疫情反復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作為細分市場中的藍牌小自卸而言,要想在銷量打個漂亮“翻身仗”,可以說非常艱難。
老款車型滯銷、新款車型還未全面鋪貨,距離藍牌新規的正式切換期目前僅剩3個月左右的時間,到那時候老款車型怎么處理?新款車型是否會面臨我們預測的問題?一切可能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文/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