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開著幾十萬的車,吃著幾毛錢的饃,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違禁品的心,這些年來,卡車司機一路艱辛,對于很多事情都已經見怪不怪。
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卡車行業四大怪,說出來都是眼淚,如有補充,卡友們請后臺留言,共話心酸從業歷程。
一臺卡車,少則近十萬、多則幾十上百萬,對于當前大部分家庭來說,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十幾二十年前要是誰家能買得起一臺卡車,那絕對能在全村昂首挺胸橫著走,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的鼎盛時期是每一個老司機縈繞在腦海中最美好的回憶。
然而近年來,隨著國內卡車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卡車銷量的競爭如火如荼,各個品牌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將購車初始成本一步一步壓低,甚至零首付也早已經登上了歷史舞臺。
不出一分錢,幾十萬的卡車開回家,對于現在的卡車市場來說并不是癡人說夢,但購車門檻的降低必然導致不少卡車小白盲目入局,攪亂了市場運營環境,這個苦,只能大家一起受。
卡車的根本屬性就是裝貨,但是不裝東西就超載,你說怪不怪?
老司機都知道,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藍牌輕卡方面,在過去的十年當中,別看輕卡身量小,承載力可是一點都不含糊,裝上10噸貨物輕松上路跑的大有車在。
2019年5月21日,央視的一個報道給大噸小標的藍牌輕卡帶來致命一擊,接下來從車輛生產到銷售,從上牌到上路,對于輕卡的超載問題都開始嚴加治理,但多年問題積累哪能一朝一夕得到徹底整治。
如今距離首次報道已近三年時間,輕卡市場的陣痛還在繼續,今年整體卡車市場本就因疫情影響遇冷,又有藍牌新規頒布、再加上63萬庫存車輛申請延期銷售,讓整個市場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我們期待著行業能夠早日破局。
勤勞節儉的中國人買東西,講究的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這一優良傳統放在卡車行業中似乎并不受用。
據了解,前些年卡車圈里有個怪現象,新車到家之后,首先會把車上幾條全新的輪胎卸下,換上自己所需要的輪胎,從而滿足自己的運載需求。
當然,在部分運輸場景中,除了更換輪胎之外,對于車輛的車架、車廂等部位或許都會進行“改良”,因為只有這樣操作才能更加符合市場上的用車需求,才能實現車輛的快速回本。
最近幾年,隨著治超治限力度的加大,新車上路之前大整改的現象有所減少,但若想這種情況完全杜絕,貌似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卡車行業從“方向盤一轉 給個縣長都不換”到“有仇別打架 勸他買半掛”,似乎也就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一句簡單行業俗語的變化,將這些年卡車司機社會地位的變化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其他行業中世代傳承方顯家族底蘊,比如醫生世家、教育世家等等都是讓人無比尊敬的家族,對于卡車行業來說,如果有人幾代開車為生,最起碼在大部分卡車司機看來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
日行千里,四海為家,2平方米的駕駛室似乎就是卡友們的全部天下,到過天南海北,閱盡人情冷暖,只有高速堵車,他們才能擠出時間看看窗外的風景,想想心中的牽掛。心中酸楚只有自己知道,因此似乎沒有一個卡車司機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后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卡車司機,因為他們不想自己受過的苦孩子再吃一遍,一句“他要是敢開卡車打斷他的腿”,道出了濃濃的心酸、深沉的父愛。
卡車行業四大怪,其實又何止這四大怪?這些奇葩現象讓人看著忍不住想笑,但笑著笑著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這些年來,卡車行業經歷了一輪輪的變動,卡車司機們的日子越來越難,讓人無奈、讓人心疼。
行業中還有哪些行業中的“怪”現象讓你難以釋懷?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討論起來。(文/張宏霞 圖/卡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