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又到一年5.21,距離2019年央視首次曝光藍牌大噸小標亂象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三年中,輕卡行業經歷了長時間的震蕩,如今問題都解決了嗎?現在又出現了哪些新的難點,我們來逐一分析。
2019年5月21日,對于中國的輕卡行業來說可謂是個分水嶺。央視曝光了存在已久的藍牌輕卡大噸小標事件,瞬間讓整個輕卡行業出現了一次巨震。
一時間,不管是造車的、賣車的、用車的,全都人心惶惶,之后業內流傳出不少建議意見,有人提議將輕卡噸位進行上調滿足市場實際的運載需求,有人則倡導能夠放寬貨車進城權限,但盡管這兩則意見的呼聲很高,卻遲遲未見官方給出定論。
2021年,關于藍牌新規的所謂“內部消息”在業內傳了將近一年,一次次的“狼來了”讓人分不清到底“狼”什么時候真的會來,大家一邊遲疑觀望,一邊根據傳言信息及早做出準備。
直到今年1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藍牌新規最終敲定,新規內容與之前的傳言信息相近,從發動機排量、貨箱尺寸、輪胎型號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至此從政策角度為藍牌輕卡指明發展方向,終于有了定論。
新規頒布之后,規定不符合新規的產品在2022年3月1日起禁止生產,而對于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則給出了6個月的緩沖期,從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目前申請延期銷售的車輛已達將近63萬臺,而今年1-4月的輕卡銷量累計只有57萬臺,庫存壓力可想而知。
而無論是去年的國六排放標準切換,還是年初的新規發布,不少經銷商為了賭一把“絕版車”,都積壓了部分庫存,如今手中庫存還未消化殆盡,市場上又一下子多出來這么多的車輛,著實讓人頭疼。
據了解,經銷商從廠家拿車,一般有兩種方式,最長采用的形式是商貸通,即廠家出面做擔保,銷售公司只需要出30%的資金便能從廠家拿車,另外的70%為銀行貸款,在正常的銷售年份,一般貸款時限為6個月,經銷商手中的車輛賣入到終端市場及時還款,形成一個資金和銷售的良性循環沒有太大問題。而一旦經銷商手中的車輛太多無法及時實現銷售,銀行貸款不能及時歸還,就會對企業的現金流和公司征信產生影響,經銷商就扛不住了。
還有一種方式是廠家授信發車,這種對于廠家來說風險較大。因為經銷商不需要從銀行貸款、也不用出任何抵押,廠家直接把車輛發到經銷商處進行銷售就可以了。如果經銷商運營情況良好皆大歡喜,一旦經營出現問題,車輛已經上牌,經銷商默認虧了購置稅交強險等費用之后選擇退出,廠家就只能把車輛收回進行二手車處置,壓力轉到廠家,自然也不好受。
這三年的時間對于藍牌輕卡行業來說可謂意義深遠,經歷了大噸小標整治、國六排放標準升級、新規落地實施等多項重大行業變動之后本就艱難,一場疫情讓這一卡車市場行情更加寒冷。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據G7數據顯示,3月底到5月17日,疫情最為嚴重的上海市運量一直不超過往年同期的18%;整個4月,疫情影響下全國公路物流行業受到重大影響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即便是上周到這周(5月10-17日)的貨運情況有所好轉,但仍比去年同期有23%的降低。另外,在G7平臺的貨運經營者有數萬用戶,從車輛運營數據來看,一二月份還在運營,四五月份車輛從沒打著火、也就是一公里都能開過的占30%;蛟S有人會說,這一數據對于重卡運量變化的反饋更為直接,但輕卡作為中重卡長途運輸之后城市配送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其貨運量的變化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
另外,個別地方對于違規輕卡的治理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近期,來自浙江蘭溪、河北石家莊和山東等地的多名卡友向卡車之家反饋,部分地方已經開始對違規輕卡進行從嚴治理,一旦抓住違規立馬過磅,對于違規超重車輛做出罰2000元扣6分的處罰,這對于本就困難重重的輕卡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三年中,輕卡行業經歷了太多的震動,盡管當前政策法規已然明確,但整體市場環境中仍舊困難重重,接下來,各品牌廠家、各區域經銷商和全國卡友都需要在疫情管控常態化、庫存壓力大、治超治限趨嚴等困境下艱難的生存,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能夠找到一條更好的發展之路。(文/張宏霞 圖/卡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