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節油方法千千萬,學會一條每一條都有省油的原理。今天,卡家小百科總結了一些節油秘籍,我們根據其實現的容易程度分為駕駛技術、車輛配置2類,那么話不多說,您趕緊看吧。
每臺發動機都有高效區間,讓發動機盡可能地工作在高效區間,是節油的關鍵。
起步控制
比起慢吞吞的龜速起步,大腳油門起步會更省油,這樣能讓車輛盡快進入巡航階段。
可能有人要說,大油門最費油,確實如此,但起步那幾秒燒出去的油,會在巡航階段彌補回來。而且在國六階段,大油門讓排溫更高,催化系統工作效率更高,變相的也會為你節油做貢獻。
巡航階段
車速起來以后,利用擋位將發動機轉速控制在經濟區間,以解放的6DM2、6DM3為例,經濟轉速區間為1100-1200轉。保持腳下油門穩定,開度30%上下,切記不要風琴腳,一會高一會低。
合理車速,切勿忽高忽低。不管是國道還是高速,當車速超過70以后,風阻對油耗的影響愈發明顯。這時油耗里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用于克服風阻?刂坪煤侠淼能囁,是節油的關鍵?倚“倏平ㄗh車速在80km/h時,是時效和油耗的最佳平衡點(根據車型動力鏈配置略有浮動,但基本大差不差)。
爬坡階段
卡車上坡,那叫一個費勁。為了讓時效和油耗都能折中,小坡沖,大坡穩就是面對坡道的原則。
小坡,可以提前加速,讓車輛有足夠慣性沖到坡頂。
大坡,還是適當加速,當車輛慣性消失,發動機吃力時,還是利用擋位將發動機轉速控制在經濟轉速上限(1400-1500轉),并以70%的油門開度行駛,同時,穩定住油門,切忌忽大忽小。
下坡階段
可以完全省油的階段,但一些“老”司機還是愿意掛空擋。這樣愚蠢而危險,同時還更費油。
從國四開始,發動機就都是電噴。帶擋下坡發動機完全不會噴油。但當你掛上空擋那一刻,發動機為了維持怠速,就會不斷噴油。
預見性駕駛
老生常談了。經驗豐富的司機,觀察路況絕對是一把好手。在高速上,他們的視野是前方目光所及的道路,而不限于眼前。
在市區國道,他們的目光是前方2個甚至3個紅綠燈外。真正的高手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是少踩剎車。
除了上面這些駕駛技術外,車輛配置也是影響節油的關鍵。
把胎壓打上12個甚至13、14的司機不是少數。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胎壓高,輪胎變形量小,滾阻更小,更省油。
道理是沒錯,但是在邊際效應下,胎壓打得過于高,最后的省油效果也沒那么明顯,還會導致胎面中部磨損過快,降低輪胎壽命,減小抓地力。
因此,卡家小百科建議,輪胎胎壓不要超過建議值的15%。例如原廠建議9.5bar,我們最多打到11個。油耗降低了,車也不顛,同時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能提高。另外,更換大單胎節油的效果會比高胎壓更加明顯。
風阻讓你油耗倍增
風阻對油耗的影響,讓卡車笨重的造型也開始向高鐵飛機靠攏,從導流罩成為卡車的標配,到特斯拉Semi獨樹一幟的造型,注定未來卡車的設計趨勢。
為了減小風阻,流線型的車頭、側方的側裙板、駕駛室后方的擾流板,以及掛車的尾翼,都是減小風阻的利器。
風琴腳:
油門不穩、油門忽高忽低,發動機不能穩態行駛,負載忽上忽下,發動機無法節油運行。
憋車:
憋車行駛,拖擋行駛,發動機即便能驅動車輛,但是負荷較大,消耗的燃油一樣多。
低轉速:
轉速低,才省油,道理沒錯。但別人8小時跑到,你花9小時甚至10小時。你發動機比別人多運轉2小時,你敢說你省油?